【焦慮症】認識焦慮症原因、病徵及對抗恐懼情緒的方法
紓解壓力

【焦慮症】認識焦慮症原因、病徵及對抗恐懼情緒的方法

4 分鐘閱讀
cigna-team作者信諾團隊

生活在大城市,為各種大小事務忙碌,往往令人容易感到精神緊張、壓力大或出現負面情緒,例如表現驚慌、經常提心吊膽等。若情況持續,甚至可誘發一些情緒病,例如焦慮症、恐慌症(即驚恐症)、社交恐懼症、抑鬱症鬱躁症等。若能及早察覺問題,掌握情緒管理的方法,例如調整面對事情的心態和想法、學習放鬆技巧、適當減壓,均有助提升抗壓能力,避免墮入負面思想的陷阱,擺脫焦慮帶來的困擾。

焦慮症的全球發病率為7.3%,即每14人有1人患此病。受各種因素影響,不同地區及年齡群的發病情況都有異,發病率可介乎4.8%至10.9%。根據《香港精神健康調查2010-2013》,港人(介乎16至75歲)患廣泛焦慮症的發病率為4.2%,混合焦慮抑鬱症為6.9%、其他焦慮症(如恐慌症、強迫症等)的發病率為1.5%。女性會較易患上焦慮症。焦慮症的成因如下:

  • 遺傳因素或家族病史
  • 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衡
  • 童年經歷心理創傷,如被虐待、親人離世
  • 父母本身有焦慮情緒或表現
  • 生活承受很大壓力
  • 性格容易緊張
  • 個人缺乏應對困難的技巧

為何會出現焦慮症狀?原來當人面對危機時,例如受到驚嚇或威脅,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,釋放荷爾蒙及作出生理反應來應付危機,包括提升心跳率,增加血液及供氧循環,情況就好像準備要在危難中作戰或逃跑一樣。同時,會產生下列相關症狀:

  • 對很多日常生活上的事情感到異常擔心和憂慮
  • 感到精神緊張、坐立不安,身體難以放鬆和休息
  • 心跳加速、容易出汗
  • 口乾
  • 感到呼吸困難、有窒息感或胸口不適
  • 感到喉嚨有異物,或難以吞嚥
  • 噁心或腹部不適
  • 頭暈
  • 害怕自己會失控、昏倒,甚至擔心會死亡
  • 發熱或發冷
  • 肌肉緊繃或疼痛
  • 容易感到煩躁、激動或不耐煩
  • 難以集中專注力,覺得腦袋一片空白
  • 難以入睡或熟睡

治療焦慮症主要透過藥物治療,例如血清素調節劑等,來平衡腦內的傳遞物質水平。鎮靜劑則有鎮靜及安眠功效。其他治療方法包括:

  • 心理治療,包括認知行為治療,教導患者改變思考模式並改善發作時所產生的行為和反應
  • 協助患者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
  • 學習鬆弛身心的技巧

大家可嘗試不同方法或學習各種技巧,來紓緩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緊張和恐慌情緒。

  • 與人傾訴:與信任的人傾訴所遇到的事情及感到焦慮的原因,可能會在傾談中發現其他人都有類似經歷,從而可參考他們的應對方法和建議,避免自己鑽牛角尖或陷入負面思想的陷阱。
  • 放鬆技巧:學習放鬆身心的技巧,例如最簡單的深呼吸練習,嘗試從鼻子深深吸一口氣,然後心裡數五下,慢慢從嘴部呼出。透過這個練習可放慢呼吸,降低心跳率,有助控制不安的情緒及平復心情。
  • 定時運動:進行適量運動,特別是帶氧運動,可提升腦部的多巴胺和血清素的水平,可令人變得快樂,也有助管理情緒。感到焦慮時,出外散步或跑步可給自己更多思考的空間,暫時遠離生活中的煩惱。
  • 嘗試轉移視線:當感到惶恐不安時,可利用一些方法幫自己分散注意力。嘗試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可平復心情的事情,例如賞花、繪畫、烹飪等,也可為自己建立一個音樂清單,聆聽一些令你感到喜歡、舒服、輕鬆的音樂,躺在舒適的環境,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。
  • 寫日記:記低每次出現焦慮時的詳情,有助察覺當中的規律和成因,以便往後更有效處理情緒問題。又可以記錄一些有效紓緩焦躁的方法,增強日後對控制情緒的信心。
  • 維持健康生活習慣:減少或避免攝取令人容易緊張的物質,例如咖啡因,避免吸煙飲酒,日常保持均衡飲食
  • 多做減壓活動:發掘一些可以鬆弛身心、改善睡眠質素的方法,例如進行瑜珈冥想、芳香療法、按摩等。

Cigna_VHIS_CTA_Banner_TC

除了生理健康,心靈的健康都不能忽視,焦慮症、抑鬱症等都是常見的情緒病,可以為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影響。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(優越),除了高達$8,000稅務扣減外,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,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及精神科治療。無論價錢、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,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,幫你慳到盡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市民精神健康不合格 平機會建議加強支援在職人士和照顧者
  2. 非傳染病直擊-淺談焦慮症
  3. 陪我講-焦慮症
  4. 認識經常焦慮症
  5. 我應該怎麼處理焦慮情緒?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