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 | 預防忽然暈低 | Cigna信諾香港
健康新知

【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】突然暈倒與迷走神經有關?拆解成因、症狀、治療及預防方法

5 分鐘閱讀

突然暈倒或失去知覺,其中一個常見原因是患上了「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」。該疾病屬於一種自主神經系統問題,因人體的迷走神經受到刺激而引發暈倒,例如「見血」後感到恐懼而暈倒。此情況常見於較年輕人士尤其是女性身上,並有多個誘發因素,以下將會探討此病的成因及預防方式。

多數人出現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之前,會有下列症狀:

迷走神經屬於腦神經之一,又稱第10對腦神經,是腦神經中最長和分佈範圍最廣的一組神經,包含感覺、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。負責控制呼吸系統、大部分消化系統及心臟等器官感覺等運作。所以,當迷走神經受損有機會導致循環、呼吸、消化等功能失調。

迷走神經性昏厥的發病原因是,當身體的迷走神經刺激過度便會產生一些不正常反應,包括心跳減慢、全身血管擴張及血壓下降等。在這個情況下,血液輸送量會大減,若血液未能如常傳輸到腦部,便會令人昏厥暈倒。誘發因素可包括心理及生理層面,例如:

  • 受到驚嚇、感到恐懼
  • 情緒激動、焦慮
  • 身體出現突發性疼痛
  • 脫水,例如在炎熱天氣下進行劇烈運動但缺乏飲水
  • 嚴重咳嗽、用力大便
  • 長時間站立的時候,血液會聚集在雙腳,以致回流心臟的血液減少引致病發。常見情況是學生在操場站立了一段時間後,突然變得面青唇白並暈倒

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方榮志曾指出,首次出現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的人,於2年內復發的機會大約有兩成。至於昏厥多於1次的人士,則很大可能會經常復發。

此病發作時,一般不會為身體帶來很大影響,但期間可能會因為突然暈倒而產生意外。例如在過馬路、高空活動或工作時病發便會導致身體受傷,如頭部撞到硬物,出現難以預計的後果。

所以,若發現身邊人懷疑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,應盡快協助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下躺下,墊高雙腳及休息。一般會於短時間內,即幾秒至幾分鐘內恢復知覺。由於引致暈倒的原因眾多,患者事後應盡快求醫。

一般來說,若患者過往曾病發及出現以上提及的先兆,日後再發作時,可馬上坐下來或躺下休息,提防跌倒受傷。心臟科專科醫生高耀鈞曾指出,當患者開始感到頭暈時,可嘗試雙腿交叉站立,雙手互扣向外拉並咬緊牙關。此動作可提高血壓水平,避免突然暈倒。

對於經常暈倒的人,醫生建議應盡早求醫,並透過不同檢查來作出診斷。若懷疑患有迷走神經性昏厥,醫生便會安排患者進行傾斜牀檢查,患者會躺臥在一張可調校傾斜角度的牀上,期間會由平臥轉換至站立的姿勢,並由醫護人員注射藥物來增加腎上腺素水平,從而嘗試引發昏厥的症狀。此外,也有可能要進行心電圖檢查,了解是否與其他疾病,如心臟病有關。

若最終確診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,醫生可能會為患者處方藥物,例如一些血管收縮藥,從而減低復發機會。但有關藥物的效果因人而異,並不一定很顯著。其他預防方法包括:

  • 避免站立時間過長
  • 多飲水,尤其在炎夏進行戶外活動時要適當補充水份
  • 避開相關刺激因素,例如曾因為「見血」而暈倒的人,便要減少接觸到這些情景,例如避免捐血以減少看到相關畫面的機會
  • 多做運動,強健體魄

Cigna_VHIS_CTA_Banner_TC

引致突然暈倒的原因眾多,包括患上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,期間萬一發生意外,後果可大可小,所以及早求醫,接受適當診治很重要。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(優越),除了高達$8,000稅務扣減外,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,幫你慳到盡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【迷走神經性昏厥】迷走神經性昏厥 年輕女性多發
  2. 大件事,暈倒了?
  3. 【認識疾病】突然眼前一黑,失去知覺?可能是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
  4. 【突然暈倒】年輕人常患「迷走神經性昏厥」突然暈倒 腦神經內科醫生拆解5大先兆+成因
  5. 防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