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解作小產原因 | 流產先兆 | Cigna信諾香港
健康新知

【作小產迷思】懷孕見紅、流啡是先兆流產?拆解原因、症狀及治療方法

4 分鐘閱讀

女性在懷孕初期,出現陰道出血(又稱「見紅、流啡」)的原因眾多,當中不一定與流產有關。其中俗稱「作小產」的先兆流產較受關注,尤其是高齡孕婦。醫學界建議若孕婦有相關症狀,無論是什麼程度,都應及早求醫並找出原因。大家不妨進一步了解什麼是作小產。

孕婦通常會於妊娠初期作小產,並會出現下列症狀:

  • 陰道輕微出血
  • 可能會造成間歇性的輕微腹痛,或沒有痛楚
  • 期間不會出現血液凝塊

女性在懷孕初期陰道出血十分常見,大約每100名孕婦,便有20至25人會出現這個問題。根據醫院管理局的資料指出,引致出血的原因一般有幾個因素,包括有作小產、流產、宮外孕、子宮頸病變及陰道病變(如子宮頸發炎或惡性病變)等等。

整體來說,臨床上有一成孕婦會經歷作小產的情況,當中有多於一半人可以安然渡過懷孕期,即胎兒的成長及發育不受影響,也不會增加誕下先天畸型嬰兒的風險。婦產科專科醫生何嘉慧曾表示,孕婦出現作小產,例如只有少量出血,可能是屬於胎囊,剛在子宮著床所引起的反應,只要胎兒仍在生長及有心跳,多數懷孕都可正常發展,故不用過份憂慮。

對於作小產的孕婦,尤其過往曾慣性流產(出現2次或以上)的婦女,醫生有機會處方含黃體酮(即孕酮)的藥物,俗稱安胎針,可透過注射、口服或陰道塞藥使用,以減少子宮收縮及陰道出血。注射次數視乎作小產的病情,可由每星期2至3次到每日1次。

但要留意這類藥物,並非適合所有孕婦,本身對黃體酮過敏、有血栓靜脈炎、有血栓塞疾病或曾有這些病歷、腦出血、肝功能異常、已知或懷疑患有乳腺或生殖器官癌症等人都不宜使用。此外,萬一過量注射,都有機會產生副作用,例如注射位置有局部腫痛、水腫、作嘔及乳房脹痛等等,所以必須向醫生了解清楚。

孕婦一旦出現作小產,應留意下列貼士:

  1. 充足休息,減輕工作壓力
  2. 避免過度疲勞,例如減少外遊出行或押後行程
  3. 保持冷靜,避免「自己嚇自己」,以防因過度焦慮及緊張令子宮收縮
  4. 暫停性生活、避免進行劇烈運動
  5. 避免吸煙飲酒
  6. 避免胡亂服藥,以免影響胎兒

如因流血或疼痛嚴重,需要完全臥床休息,建議期間要多飲水並進食含豐富纖維的食物,以預防便秘問題。

醫學界指出,由於病情可能隨時有變,包括有可能由作小產變成真正的流產,所以有關孕婦在家休息期間如發生以下情況,應盡快求醫或到急症室,包括:

  • 陰道出血增加,尤其是出現血液凝塊
  • 腹痛不止或加劇
  • 下體流出白色的塊狀組織物,此時建議應用膠袋盛載,送往急症室檢驗
  • 出現失血過多,包括有面色蒼白、出汗心跳快、氣喘或頭暈等症狀

Cigna_VHIS_CTA_Banner_TC

女性在懷孕初期出血可以是作小產的先兆,後果可大可小,不容忽視。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(優越),除了高達$8,000稅務扣減外,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,無論價錢、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,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,幫你慳到盡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-流產
  2. 醫管局健康指南-懷孕初期出血(包括先兆流產)
  3. 【#醫事通識】先兆流產
  4. 孕婦要小心流產
  5. 【安胎針】孫慧雪懷大仔曾被醫生冷待險流產 靠廉價安胎針保BB一命【附醫生解說】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