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麼是口水腺瘤】一文看清口水腺瘤的原因、症狀及治療方法
健康新知

【什麼是口水腺瘤】一文看清口水腺瘤的原因、症狀及治療方法

5 分鐘閱讀

面頰有異物凸起或出現腫塊,可能是患上口水腺瘤的先兆。口水腺瘤十分常見,醫學界認為大部分(大約80%)屬於良性,但也有少部分屬於惡性腫瘤,大家切勿忽視。所以一旦持續出現症狀並有懷疑,最好盡快求醫及接受適當檢查。

口水腺即唾液腺,有分大口水腺及小口水腺。其中大口水腺集中在後腮及舌底下(即面龐及下巴兩個位置),口腔及喉嚨也佈滿大量小口水腺。其功能是分泌口水,可以有濕潤口腔、幫助消化食物等作用。大部分口水腺腫瘤,都發生在大口水腺的位置(因為細胞數量多,所以細胞變異的機會較大),最常見是位於腮腺等位置。口水腺瘤大致有下列症狀:

  • 耳朵旁邊或面頰側邊有異物或腫塊凸起
  • 異物或腫塊持續2周或以上沒有消散
  • 腫塊會緩慢增大,通常沒有痛楚
  • 面部表情不自然,可能出現單邊或局部面癱

口水腺瘤多發生在40歲至70歲人士身上,患上口水腺瘤的原因未明,醫學界一般認為與遺傳或家族因素沒有太大關連,但指出有下列幾個相關的高風險因素:

口水腺瘤中,大部分屬於良性。整形外科專科醫生劉英傑曾表示,良性腫瘤主要是「多形性腺瘤」(Pleomorphic adenoma)及「沃辛腫瘤」(Warthin's tumour)。惡性腫瘤包括黏液表皮樣癌、腺樣囊性癌、鱗狀細胞癌等等,主要症狀可能是異物或腫塊快速生長、面部神經癱瘓、患處的皮膚紅腫,甚至出現潰瘍。此外,良性的多形性腺瘤,其實也有機會轉化成惡性,風險並會隨時間增加。

要判斷患者是否患上口水腺瘤,可透過超聲波檢查,量度腫塊或腫瘤的大小,並利用幼針穿刺進行活組織檢測,評估是否良性或惡性類別。同時,臨床上也會檢查患者的頸部淋巴、面部神經功能,以及與另一邊腮腺進行比較。如有進一步懷疑,醫生有機會考慮為患者,安排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等檢查,以判斷惡性腫瘤的大小、位置,以及有否淋巴轉移等。

口水腺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進行外科手術,即是把整個口水腺腫瘤徹底切除,一方面可減低日後轉為惡性腫瘤的風險。另一方面,若屬於惡性腫瘤,透過開刀切除手術,可避免癌細胞擴散到其他組織。一般會從耳朵附近開切口做切除手術,也有部分醫生會在頭皮開切口做手術,讓頭髮日後長出來後,可遮掩住傷口。

手術風險除常見的出血、傷口感染外,還包括切斷了面部神經、耳廓麻痺;或面部神經線在復元期間「搭錯線」,導致病人分泌口水時,錯誤指派汗腺分泌汗液,所以有些患者在術後進食時,局部位置會出現異常流汗。

醫學界估計口水腺瘤大約有兩成風險屬於惡性腫瘤。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呂卓如曾指出,如口水腺瘤切除後,經化驗證實屬於惡性腫瘤,例如口水腺癌,便要檢查患者的病理報告,視乎腫瘤大小、邊緣位置、有否擴散至淋巴及惡性的程度,再決定是否需要安排術後電療,以免癌細胞有殘留。另外,若口水腺癌不幸擴散,患者除接受化療,也可考慮進行基因檢查,了解有否適合使用的標靶藥物,以提高治療效果。

Cigna_Elite360_CTA_Banner_EN

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,包括預防、診斷、治療及康復。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$5,000萬,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、自選保險保障、個人化健康評估、三大危疾「癌症、中風及心臟病」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,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面頰現腫塊,可能是口水腺瘤先兆?醫生:延醫有機會引致局部面癱,仲有變癌風險
  2. 腮後腫脹莫忽視 解構口水腺腫瘤
  3. 唾液腺腫瘤
  4. 腮腺瘤及早切除 免致面癱
  5. 長期鼻塞或進食時感卡住 慎防口水腺癌
  6. Mayo Clinic-Salivary gland tumors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