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貝爾氏麻痺症】了解貝爾氏麻痺症(面癱)的症狀、成因及防治方法
健康新知

【貝爾氏麻痺症】了解貝爾氏麻痺症(面癱)的症狀、成因及防治方法

6 分鐘閱讀

貝爾氏麻痹症(Bell's palsy)、又稱貝爾氏面癱是引致面部麻痺中最常見的疾病。資料顯示,每年大概每10萬人中,便有10至40人患有貝爾氏麻痹症,患者的正常生活大受影響。患者發病年齡多數集中在10多歲至40多歲的年青或壯年人身上。在冬天、乾燥的季節患上此病的機會相對較大,有指與受病毒感染、或免疫力下降有關,想知道預防方法,最好先了解這個疾病的成因、症狀,有懷疑應盡快求醫。

  • 半邊面出現歪面或歪咀情況,令人難以控制面部表情
  • 面部肌肉感到麻痺及無力
  • 流口水、咀嚼有困難
  • 眼乾、眼矇
  • 眼睛無法如常閉合,包括睡眠期間
  • 味覺失調
  • 影響正常飲食

貝爾氏麻痹症是指腦部第七條腦神經線受損,此神經線負責面部肌肉活動,所以當它受損時,便會出現面部肌肉麻痺等上述列表提及的症狀,並且會影響眼部開合、下巴、嘴角和額頭一帶的感覺和控制。部分患者更會出現歪面或歪嘴情況,令人十分擔心。

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曾指,貝爾氏麻痹症的病因暫時不明,根據臨牀研究指出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,包括疱疹一型病毒或水痘帶狀疱疹病毒。他解釋,當患者免疫力變弱時,潛伏的病毒有機會入侵神經線導致發炎,如第七條腦神經線受損,面部肌肉控制的功能便會受阻,而出現貝爾氏麻痹症。患者由於無法控制面部,包括眼部及咀部不能如常閉合,會同時帶來口乾、眼乾的問題,眼角膜更有機會因長期風乾而受損,嚴重可影響視力。另外,也有其他原因,會令人出現面癱症狀,包括小腦出現病變、患上腫瘤等,都可影響第七條腦神經線的正常功能,造成面部肌肉麻痺。

至於哪些人士比較容易患上此疾病,醫學界一般認為糖尿病患者、孕婦、上呼吸道感染者、受情緒或壓力困擾等人。當這些人士的免疫力下降,病毒便有機可乘,入侵神經系統。都市人經常睡眠不足、「開OT」捱夜、壓力大,都可影響抵抗力,也被指是其中一個誘發因素,值得多加留意。

醫生臨床上會透過問症及檢查,排除患者患上其他令神經受損的疾病,來判斷是否出現貝爾氏麻痹症。例如若兩邊面部肌肉同時出問題,又有頭暈、手腳麻痺、視力出重影等症狀,便可能是急性神經線發炎,而非貝爾氏麻痹症。另外,也可為患者進行腦部磁力共振掃描,評估第七條腦神經線有否不正常訊號,來推斷患者是否因神經線發炎而導致貝爾氏麻痹症,同時排除其他腦部疾病的可能。

貝爾氏麻痹症的治療方法包括接受高劑量類固醇,幫助神經線消炎。若估計由病毒感染引起,便可能同時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。臨床上大約7至8成患者,能夠在2至3個月內康復,改善面癱症狀。但也有小部分人經過治療後,顏面神經功能未能完全康復,可能留有後遺症,例如出現「搭錯線」情況,即某一條重生的神經線,錯配了另一條神經線,導致患者出現大笑時眼角跳動、進食時流眼淚等異象。如症狀持續,或要通過手術糾正、移植神經線。

此外,貝爾氏麻痹症患者因正常飲食遇到困難,甚至吞嚥困難,飲食上有很多要注意地方,以免發生鯁喉意外,例如要避免吃大件、質地硬或很黏口的食物。流質食物比較適合,例如薯蓉、湯類、乳酪、布甸、煮得比較熟及容易咀嚼的蔬菜。除了保持日常的均衡飲食外,有些營養素特別有助神經系統修復,例如維他命B12、B6及鋅,建議從日常食物中多攝取,例如芝士、菠菜、雞蛋、吞拿魚、香蕉、生蠔及海鮮等。

貝爾氏麻痹症很多時和感染病毒有關,但不少情況都原因不明,令人防不勝防。要預防只能從一般維持健康的生活做起,包括均衡飲食、有規律的運動習慣、充足睡眠及適當減壓等。

Cigna_Elite360_CTA_Banner_EN

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,包括預防、診斷、治療及康復。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$5,000萬,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、自選保險保障、個人化健康評估、三大危疾「癌症、中風及心臟病」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,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貝爾氏麻痹症 神經受損引發面癱
  2. 慎防面癱 及早治療減影響
  3. 香港腦科基金-貝爾氏麻痺的病發原因及病發情況是怎樣的?
  4. Foods for Bell's Palsy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