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耳仔痕】了解耳朵痕癢的原因、改善耳朵痕癢的方法
健康新知

【耳仔痕】了解耳朵痕癢的原因、改善耳朵痕癢的方法

5 分鐘閱讀

不少人都試過耳仔痕,終日很想抓癢,究竟耳朵痕癢有什麼原因?醫學界指出,耳朵痕癢可以與皮膚敏感、或出現發炎等不同因素有關,尤其人體外耳道的皮膚十分薄弱和容易敏感。建議耳仔痕人士,不要自行或過度挖耳朵,及早找出耳痕原因和正確處理,有助改善痕癢問題。

綜合不同的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的臨床分析,耳朵痕癢一般有以下幾個原因:

  • 因接觸了某些染髮劑、洗頭水等可致敏的化學成份,引致皮膚敏感
  • 濕疹牛皮癬鼻敏感發作
  • 傷風感冒引起鼻痕、耳痕
  • 出現感染發炎,例如感染了真菌、細菌,例如游泳時耳朵入水、或錯誤用棉花棒、手指挖耳,導致外耳道皮膚受損,也可造成有關感染,引起發炎。萬一真菌感染嚴重,可引發急性外耳道炎
  • 耳垢太多,造成外耳道阻塞,刺激了外耳道神經
  • 長期戴著耳筒聽音樂,對耳筒的塑膠物料過敏
  • 不慎讓異物進入耳朵,例如小型物件如珠子、豆類,甚至昆蟲誤入外耳

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-頭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張慧子醫生曾指出,經常耳朵痕癢人士,需要找出痕癢背後原因,正確處理,才能改善耳痕。她又建議,在耳屏(即外耳口前突起的軟骨位置)前按壓,有助短暫止痕,但若痕癢問題持續,應及早求醫。

醫生可在顯微鏡協助下,為患者吸走耳朵分泌物、清理過多耳垢及真菌。藥物方面,視乎耳朵痕的原因,例如診斷出有真菌感染的問題,便要處方抗真菌藥物。如屬細菌感染,患者需根據醫生指示,服用抗生素及滴耳藥水。若由敏感或濕疹問題引起,可能要使用類固醇藥物。

  • 清潔耳朵時,確保毛巾清潔
  • 如要清潔耳道,最好找醫生協助,避免自行用棉花棒清潔,令耳垢越推越入,以致積聚變大
  • 留意洗髮、髮型產品是否含有可致敏成份
  • 耳塞、耳機或助聽器容易藏污納垢,需要定期清潔及消毒,尤其助聽器在使用後應用乾布抹淨,然後放在乾爽的盒子
  • 如證實耳道皮膚乾燥,可使用滋潤皮膚的產品
  • 採取措施預防耳仔入水,例如游泳或洗頭時使用防水耳塞

衞生署的聽力學家表示,若不小心有水進入耳朵,應盡量讓水自然流出,建議可側頭及把耳廓拉後到向上後方,然後用大棉花球在耳道外吸乾流出來的水份。最好避免用棉花棒放入耳道內轉動,以免傷及內裡的皮膚,造成傷口。

另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表示,如大家必要使用棉花棒,建議只用作於外耳道輕輕吸收水份,切勿將棉花棒放在較深入的位置。此外,要避免把棉花棒放於浴室,因浴室的環境比較潮濕,容易令棉花棒滋生霉菌。至於耳朵痕癢同時出現其他症狀,例如耳朵疼痛、有分泌物積聚,就要盡快求醫。

至於懷疑耳朵痕癢與昆蟲有關,可嘗試用燈光吸入較細小的昆蟲爬出耳道。首先將外在環境的燈光關閉,再將耳朵往後上方提起,利用電筒或手機的燈光照向耳朵。另一個處理方法是使用嬰兒潤膚油,輕輕注入外耳道,以便將昆蟲趕出來。如無法解決,應盡快求醫。醫學界也不建議大家自行嘗試將誤墮耳道的物件取出來,以防損害耳朵,可找醫生幫手,使用專用工具如鑷子,將異物夾走。

Cigna_DIY_CTA_Banner_TC

耳朵痕癢有機會由皮膚敏感問題引起,也可以是與外耳道發炎有關,不能忽視。信諾DIY隨意保讓你根據個人需要,靈活設計專屬自己的健康保險,基本門診保障已包括物理治療,你更可從多項保障中自選所需,當中包括眼科保障、牙科保障,涵蓋包括眼科視光檢查,以及配製眼鏡或隱形眼鏡的消費津貼,是一份真正度身訂造的自選健康保險。按此開始DIY你的健康保障。

資料來源

  1. 耳痕勿自行挖耳 中大教授止痕有法 問題持續應求醫
  2. 耳朵癢|耳屎過多會刺激外耳道神經引起痕癢?解構5種耳朵癢原因
  3. 仁安醫院-耳鼻喉小百科-耳仔痕
  4. 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-外耳保健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