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食海鮮可致重金屬中毒】海鮮致重金屬中毒原因、天然排毒方法
健康新知

【食海鮮可致重金屬中毒】海鮮致重金屬中毒原因、天然排毒方法

6 分鐘閱讀

海洋污染日益嚴重,令到不少海產都受到重金屬物質污染,進食深海魚類、貝類海產的安全性,受到大眾關注。很多人在大時大節,或特別日子吃飯時,都會揀選海鮮做主要菜式,究竟食海鮮有什麼要關注?重金屬中毒又會有哪些症狀?吃天然食物又可排走過多重金屬嗎?不妨了解一下。

當海產在受污染水源生長,牠們會經進食海洋中的微生物,而吸收了重金屬物質,所以越大條的捕獵性魚類,越有機會積聚更多重金屬於體內。至於,貝類海產更像一個過瀘器,較有機會含有重金屬物質。

澳洲註冊營養師Hayley Yeung曾指出,若平日飲食會過度偏食,喜愛吃大量含重金屬的海產、進食其內臟,久而久之,身體便可能會積聚重金屬物質。當達到某一水平後,有機會影響身體器官的運作,例如引致身體不適、腸胃不適等症狀,或影響了腎臟、神經系統,造成慢性中毒。

除了海鮮,日常有其他食物都可能含有重金屬,例如穀物類的外殼會有較多鎘,但進食高纖食物對健康很重要,一般都會推介進食有信譽的產品。另外,種植蔬菜時,如泥土受污染,也有機會含有鉛及鎘等物質。食安中心便建議大家要徹底洗淨蔬菜,特別是葉莖類,如根莖、薯芋類等,削皮也有幫助減少表面的受污染泥土。

關於重金屬中毒的症狀,新加坡食品局的專家曾指出,人體長期攝入高濃度的砷和鎘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,例如皮膚受傷、神經損傷、皮膚癌和血管疾病。至於吸收了高水平的鉛和汞則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,尤其是兒童、嬰兒和發育中的胎兒等。

局方強調,食用含有重金屬的海鮮,而導致的嚴重中毒很少見,除非可能發生嚴重的環境污染。此外,魚類仍然是蛋白質、奧米加 3 脂肪酸、鐵、維他命 D維他命 B12等營養的主要來源,這對胎兒發育重要,建議孕婦繼續食用魚類。局方建議大家可採取下列幾個重要措施

  1. 避免食用過量的貝殼類海鮮,這些食物會含有較多砷及鎘
  2. 限制食用如劍魚(swordfish)、鯖魚王(king mackerel 或batang)、及大眼金槍魚(bigeye tuna)等含有更多汞的掠食性魚類。一般人包括孕婦,應該繼續食用其他種魚,如沙甸魚及三文魚等,以攝取多種營養素
  3. 烹煮海鮮不會減少重金屬的含量,所以要小心選擇海鮮的種類,包括從有認證的供應商購買海鮮

除了重金屬中毒,海鮮中都含有其他天然毒素。世界衞生組織的專家表示,海洋中的藻類和浮游生物,含有天然毒素,藻類毒素為例,扇貝和牡蠣等貝類海產,會比魚類更有可能含有這種毒素。藻類毒素可以在貝類、魚類中或污染飲用水中出現。它沒有味道或氣味,也不會因烹飪或冷凍而被消除。人體一旦受影響,會有下列症狀:

  • 腹瀉
  • 嘔吐
  • 身體感到刺痛或麻痺

食物受到重金屬污染或本身含有重金屬成份,有時避無可避,但日積月累進食,難免身體累積一定水平的重金屬。一般強調適量吃海鮮,不會導致急性或嚴重中毒,但重金屬污染食物的問題,一直受到大眾關注,坊間都有不少方法或產品標榜可以排毒,但是真是假成疑,實際上也難以有大型的人類臨床研究作出證實。其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,保持均衡飲食,多吃天然食物,都被指可以幫助身體排毒,不妨參考一下這些食物例子。

  1. 全麥穀類含較豐富膳食纖維,可刺激腸道蠕動,加快食物排出體外,減少重金屬積聚。另外,膳食纖維也有助調節重金屬在腸道的吸收,保持腸道菌群健康,能夠減少腦內及血液內的水銀水平。
  2. 等十字花科菜含硫化物,可吸付有害的重金屬,加快重金屬排出體外。
  3. 蒜頭含硫化物,有初步研究指出蒜頭能夠減低鎘對腎所造成的損害,也能減少重金屬對於身體的氧化壓力,減低身體器官損害。入廚時,可多加幾粒蒜頭調味,減少用鹽之餘,又有助減少體內的重金屬。
  4. 瘦牛肉或羊肉含硫氨基酸,有助減低因重金屬所造成的氧化壓力,減少重金屬對器官的傷害。
  5. 海藻含海藻酸鹽,有助減少體內鉛和水銀。由於海藻碘質較高,甲狀腺機能失調人士應先諮詢醫生才可進食。

Cigna_DIY_CTA_Banner_TC

重金屬中毒,可帶來很多健康問題和影響。信諾DIY隨意保讓你根據個人需要,靈活設計專屬自己的健康保險,基本門診保障已包括物理治療,你更可從多項保障中自選所需,當中包括牙科保障,涵蓋定期口腔檢查、治療費用以及緊急治療﹐是一份真正度身訂造的自選健康保險。按此開始DIY你的健康保障

資料來源

  1. 海鮮小心有重金屬!4大高危食物 攝取過量 嚴重引致失明|食是食非
  2. 去重金屬食物5款! 營養師推介 西蘭花+全麥穀類都有效 |食是食非
  3. 世界衞生組織-食物中毒的天然毒素
  4. Singapore Food Agency-Heavy Metals in Seafood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