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社交退縮】疫情令人社交退縮?社交退縮的定義、原因
健康新知

【社交退縮】疫情令人社交退縮?社交退縮的定義、原因

5 分鐘閱讀

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數,為配合各方面防疫,大家都在疫情緊張時,減少社交活動,外出時更戴上口罩作防護。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一項調查,訪問了逾千名中學生,結果發現,63%受訪學生的社交意慾下降、擔心除口罩見人,另有48%受訪者表示,變得比疫情之前更害怕「面對面」社交,22%人表示對與人的溝通能力下降,反映可能出現了社交退縮的現象。究竟什麼是社交退縮?

社交退縮屬於一種現象、行為模式,是指當事人的社交意欲減少,整個人變得孤僻、退縮,與外界接觸的頻密度和程度都減低。臨牀心理學家梁重皿曾指出,社交退縮不是一種精神疾病,但不同的精神疾病,都可能出現社交退縮的症狀,例如焦慮症、抑鬱症等。其他可引發社交退縮的原因眾多包括:

  • 疫情下社交活動減少,習慣了留在家中,不想外出,繼而不習慣社交
  • 性格容易自卑
  • 面對失業問題
  • 居住地方很偏遠,加上身邊缺乏支援網絡

當人缺乏社交互動,會失去被支援、被明白的正面感覺,然後變得越來越退縮,情緒也會受影響而變差。

任何人士都可有機會出現社交退縮,但精神病患者、缺乏支援網絡的人會有較高風險,例如獨居長者。他們在疫情下較少見人,如不懂得使用社交媒體和軟件,便會失去社交及溝通渠道。出現社交退縮,會有下列行為或表現:

  • 減少與其他人接觸
  • 逐漸失去參加任何活動的興趣,連平日喜歡的活動都提不起勁
  • 感到很孤單、焦慮抑鬱、煩躁
  • 與人相處出現問題,例如會擔心被別人拒絕等

另一團體新生精神康復會曾進行一項網上問卷調查,涉及452人。調查發現45%受訪者表示疫情為他們帶來煩惱、37%感到緊張、56%人表示持續的疫情對他們的社交活動能力帶來嚴重影響。雖然不少受訪者承認生活有壓力,但僅得25%人曾使用心理健康服務。該會臨床心理服務主任凌悅雯表示,若情緒受到困擾,並已影響日常生活,應盡早向專業人士求助。若未到如此地步,可嘗試多進行戶外活動、持續進修,多留意身邊美好的事情,以及增加與其他人聯繫作改善。

臨牀心理學家梁重皿指出,在疫情的大環境下,出現社交退縮乃正常現象,輕微情况問題不大,毋須過分憂慮。建議大家多關心高風險一族,特別是本身患有抑鬱或焦慮症的人士。

要在疫情期間,對外保持社交關係,避免社交退縮,精神科專科醫生林震有下列貼士:

  • 透過短信、視像通訊及社交媒體,定期與親人、朋友聯繫,互相陪伴
  • 觀看網上影片、參與網上講座、網上活動或網上互動工作坊,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支持
  • 減少接觸負面資訊,保持正面思想。舉例若閱讀了一些未被確認的資料,便會容易產生負面思想,甚至情緒不安,建議最好避免接觸,例如減少閱讀大量報章或社交媒體的資訊

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組社工吳巧華曾表示,發現在第五波疫情後,平時接觸開的學生,出現了社交能力倒退、自信心下降的問題,嚴重甚至連語言能力也有問題。她認為,青少年可能都不留意自己有社交退縮的問題,建議他們可寫下近日做過的事情,留意在家時間會否多於外出,或是否有人邀約,卻沒意欲赴約,有需要時可向教師、社工求助。家人可留意子女放假時,是否只在家打機,即使康體設施已開放也不外出,並開始上學遲到、不願上學。如發現情況與疫情前不同,並且與性格無關,有疑慮應及早跟班主任或社工透露,商討應對方法。

Cigna_VHIS_CTA_Banner_TC

出現社交退縮,並影響正常生活,便要加倍留意,有時候社交退縮背後更可能與情緒病有關,不能忽視。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(優越),除了高達$8,000稅務扣減外,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,包括提供為情緒病患者的住院保障。無論價錢、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,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,確保每一蚊醫療開支你都「保障到」、「負擔到」及「預計到」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63%青少年害怕日後除下口罩與人相處 或現社交退縮現象
  2. 解救含羞草女孩 3步驟化解社交退縮症狀
  3. 【心理健康】疫下6成受訪者社交活動能力受影響 新生會推免費網上心理治療平台
  4. 下減少大量社交活動,林震醫生教你「如何保持心理健康」!
  5. 唔願返學怕見人 說話口窒窒 長期閉關現社交退縮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