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食肉菌】一文拆解食肉菌感染的成因、症狀及治療方法
健康新知

【食肉菌】一文拆解食肉菌感染的成因、症狀及治療方法

6 分鐘閱讀

處理或觸摸海產時不慎被刺傷,要提防出現俗稱「食肉菌感染」的壞死性筋膜炎。患者一旦病情嚴重,身體的組織可於短時間內潰爛,出現嚴重細菌感染,並有機會休克,甚至死亡。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,本港過往每年平均有10多宗食肉菌感染個案,因相關感染死亡的人數,每年大約有2至5人不等。專家提醒大家要妥善處理傷口,以免細菌有機可乘。

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軟組織及筋膜的嚴重細菌感染。有關感染會沿著筋膜的平面擴散,並破壞組織,可能導致患者需要截除患肢,嚴重則會致命。一般來說,身體的損傷出現後,一旦有食肉菌感染,數小時便會出現症狀。

  • 四肢或軀幹感到疼痛或腫痛
  • 受感染的皮膚出現發熱、紅腫,並有快速擴散的情況
  • 患處可能會有潰瘍、水泡、黑點
  • 患者可能會發燒、發冷、疲倦嘔吐

衞生防護中心的專家指出,食肉菌感染可以由多於1種細菌引致,包括甲型鏈球菌、創傷弧菌、克雷伯桿菌屬、梭菌屬、大腸桿菌、金黃葡萄球菌和嗜水氣單胞菌。其中甲型鏈球菌為最常引致壞死性筋膜炎的細菌。

受到上述細菌感染的原因,主要是皮膚出現傷口,令細菌有機可乘,例如:

  • 不小心切傷、刮傷、燒傷
  • 處理海產時,不小時被刺傷
  • 昆蟲咬傷,如蚊咬
  • 身體被穿刺引致有傷口,或因進行手術造成傷口
  • 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海鮮,例如從和暖海水中捕獲的蠔(主要是涉及創傷弧菌引致的食肉菌感染)

本港過往也曾有婦人與朋友到大嶼山的海灘摸蜆後,懷疑期間感染了海水中的創傷弧菌,引致食肉菌感染,留醫深切治療部,其後要截肢保命。專家估計,炎熱天氣會令海水溫度上升,有利海水中的創傷弧菌大量繁殖,故身體一旦有傷口,細菌便乘虛而入。

衞生防護中心指出,經常處理或直接接觸海產的人,患上創傷弧菌引致壞死性筋膜炎的風險會較高。另外,患有會削弱免疫系統的長期病患,例如糖尿病癌症腎病肝硬化,也會增加出現食肉菌感染的風險。

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曾指出,人體感染食肉菌後,細菌的毒素,可於24小時內在身體內極速擴散,其感染症狀特徵是,傷口可能很小,但帶來的疼痛與傷口大小會不成正比,病人也會發高燒,大家若發現有這些症狀應盡快於幾個小時內求醫,保住性命。

要確診感染食肉菌,臨床上需要抽血及種菌測試,也有可能要由骨科醫生抽組織化驗,並安排患者進行磁力共振檢查。在確診後,除接受適當的抗生素作治療,醫生也會視乎病情,盡快清除患者的壞死組織,甚至可能要截肢。而部分患者可能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留醫,以免演變成敗血病,或者多重器官衰竭死亡。

要預防食肉菌這種嚴重的感染,衞生防護中心的就提醒大家,除了平時要經常洗手,保持雙手清潔外,處理傷口時,要留意下列詳細貼士:

  • 正確護理傷口,包括受傷後,盡快清潔傷口,使用防水敷料,妥善覆蓋傷口直至癒合
  • 即使是輕微或沒有感染的傷口,也應該妥善護理
  • 觸摸傷口前後須潔淨雙手,避免讓傷口接觸海水或活海產
  • 如有傷口,應避免前往泳池、水療設施,或到沙灘、河流、接觸水源
  • 如出現感染症狀,例如持續皮膚紅腫、痛楚等,應盡早求診

至於處理海產時,大家要做足下列保護措施,尤其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人士、長期病患者:

  • 到街市時,避免接觸污水
  • 戴上保護手套才處理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
  • 留意海產的尖刺部份,小心處理如魚鰭、蝦頭和蟹等,以免被刺傷
  • 徹底煮熟海產,特別是蠔、蜆及青口等貝殼類海產,應煮至貝殼打開
  • 避免進食生蠔或生的貝殼類海產
  • 將熟食和生的海產分開處理,以免交叉污染

Cigna_Elite360_CTA_Banner_EN

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,包括預防、診斷、治療及康復。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$5,000萬,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、自選保險保障、個人化健康評估、三大危疾「癌症、中風及心臟病」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,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衞生防護中心-壞死性筋膜炎
  2. 【食肉菌】微細傷口足夠入侵身體 24小時內毒素或蔓延全身
  3. 【食肉菌感染】魚檔買魚遭刺傷感染食肉菌 女街坊傷口發腫3度開刀險截肢
  4. 創傷弧菌繁殖最快細菌之一 魚販被魚鰭刺傷 延醫兩日終喪命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