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幽門螺旋菌】一文看清幽門螺旋菌成因、症狀、測試及治療方法
健康新知

【幽門螺旋菌】一文看清幽門螺旋菌成因、症狀、測試及治療方法

5 分鐘閱讀

幽門螺旋菌的感染十分普遍,醫學界估計全球多達約3成至5成人感染該菌。不幸感染幽門螺旋菌,有機會誘發慢性胃炎,甚至導致胃及十二指腸出現潰瘍,嚴重更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,值得大家關注,了解其感染的成因、症狀及診治方法。

幽門螺旋菌是一種能在胃部及十二指腸內生存的細菌,由於人體的免疫細胞不能清除該菌,所以它可潛伏在人體內一生。但每個人感染幽門螺旋菌的反應都不同,大多數人感染後,都沒有症狀或只有很少症狀,有些人的健康更不會受影響,可能一直都不會知道自己帶菌。

由於該菌主要寄生在胃黏液或黏液細胞內,可降低胃酸的酸度,所以有機會引起慢性胃炎,引致下列一些與腸胃不適相似的症狀:

  • 胃脹、腹脹
  • 胃痛
  • 胃氣多
  • 容易感到噁心、嘔吐
  • 食慾不振
  • 體重下降

慢性胃炎的患者中,約10%至15%人士可能會有腸胃潰瘍或出血的情況,並伴隨嘔吐、貧血、黑色大便等症狀。至於比較嚴重的情況,是幽門螺旋菌令胃炎情況轉差,甚至出現黏膜病變,便演變成胃癌的風險。所以若能及早發現該菌,進行治療,有助減低對胃部的長遠影響及傷害。

醫學界仍未確實掌握幽門螺旋菌的感染成因及傳播途徑,但不少專家估計透過人體的唾液、體液、嘔吐物、排泄物、以及污水和食物,可互相傳播幽門螺旋菌。至於吃生的食物,包括魚生,則不會增加感染風險,因為生肉本身不帶幽門螺旋菌。

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張世華曾指出,該菌主要經糞口(糞口傳播即進食受感染者糞便污染過的食物)傳染,即不慎接觸了帶菌者的嘔吐物或糞便而感染。 例如當帶菌者嘔吐時,嘔出的胃液帶幽門螺旋桿菌,協助清理的人接觸到嘔吐物,之後再不小心觸摸自己的口部、或進食時將細菌從口腔帶入體內。

有幾類人受感染的風險較高,包括40歲或以上、有家族病史、吸煙習慣、及同住家人感染了幽門螺旋菌。臨床上多數患者在兒時已受到感染,專家估計如母親是帶菌者,曾處理自己的嘔吐物,再照顧子便有機會令子女中招。另外,如個人衞生習慣差,例如沒有經常及徹底洗手,特別是進食前、如廁後,都比較高危。

根據香港港安醫院(司徒拔道)的專家指出,有幾種方法可檢查胃部是否有幽門螺旋菌:

  • 尿素呼氣測試:病人服用相關藥丸或藥水後,如胃內存有此菌,尿酸酵素會與藥物產生化學作用,可從吹出的氣體中檢測到
  • 血清檢測:檢測血液中是否帶有幽門桿菌的抗體
  • 糞便抗原測試:準確度較高,但須於進行檢測前2星期,停服抗生素及制酸劑等治療藥物,以免影響檢測結果
  • 內窺鏡檢查:抽取胃部組織作活檢化驗及細菌培植,醫生同時可通過內窺鏡檢查,評估胃部黏膜有否受到破壞及出現癌前病變

臨床上可使用「三聯療法」(即三合一療法)消除幽門螺旋菌,即採用高劑量的「質子泵抑制劑」,配合2種抗生素作治療,服用至少7至14日,清除細菌的成功率可達85%。至於風險較高的患者 ,醫生會建議他們於療程後6至8個星期,再次接受檢查,確保完全根治幽門 螺旋菌。若未能治癒,需接受新一輪治療,再重覆做檢查。

大家要預防感染幽門螺旋菌,需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,留意下列措施:

  • 避免接觸帶菌的排泄物
  • 處理嘔吐物時,戴上口罩及手套
  • 避免直接坐在公廁的廁板上
  • 避免使用衞生欠佳及沖水系統損壞的公廁
  • 如廁後徹底清潔雙手

Cigna_Elite360_CTA_Banner_EN

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,包括預防、診斷、治療及康復。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$5,000萬,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、自選保險保障、個人化健康評估、三大危疾「癌症、中風及心臟病」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,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-幽門螺旋菌
  2. 香港港安醫院‧司徒拔道-幽門螺旋菌感染
  3. 【胃痛】幽門螺旋菌屬第一類致癌物?8大感染症狀胃痛可大可小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