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浸腳】話你知的浸腳好處、中藥浸腳的方法
健康新知

【浸腳】話你知的浸腳好處、中藥浸腳的方法

5 分鐘閱讀

浸腳(又稱沐足)可以保健養生,中醫更認為浸腳能夠疏通經絡氣血、調節臟腑功能,為身體帶來很多益處。古語更有云:「熱水泡腳,如吃補藥;中藥泡腳,勝吃補藥」。大家想知道浸腳好處,不妨了解註冊中醫師的分析及一些浸腳小貼士。

都市人辛勞工作一整天,放工回家後浸腳,可以紓緩疲勞、放鬆身心。在中醫角度,人體的主要經絡都在腳上(總共有6條經絡),加上腳踝以下有60多個穴位,所以適當浸腳,能達到下列好處。

  • 調和血氣
  • 舒通經絡
  • 溫經散寒
  • 祛濕
  • 安神
  • 護膚養膚
  • 改善臟腑的疾病

註冊中醫師何肇婷表示,浸腳適合虛寒、失眠的人士,包括容易感到手腳冰冷、有痛經或月經不調的人。本港女性愛吃生冷食物,又常常穿短褲、短裙,而足浴浸腳便可幫助刺激下肢穴位,推動經絡的氣血運行。例如容易感到手腳冰冷的虛寒體質,可採用生薑、艾葉、花椒泡腳。若屬於熱症偏濕熱的關節痛人士,則用黃栢、土茯苓、蒼朮浸腳。

註冊中醫師劉震宇指出,大家可於四季選擇不同中藥或材料浸腳。

  • 春天 - 可揀選有化濕功效的材料,例如生薑;
  • 夏天 - 可用玫瑰花、茉莉花或菊花浸腳,可以清熱化濕;
  • 秋天 - 可注重潤燥,例如陳皮浸腳;
  • 冬季 - 人體以溫補為主,建議不妨用艾葉浸腳。

坊間常用的浸腳療方,包括使用生薑及艾葉,此兩種屬於溫性偏熱的藥材,除上述提及適合容易手腳冰冷、體質虛寒的人,有些長者於夜晚「瞓得差」,可能因為雙腳不夠溫暖,甚至抽筋,睡前用此方浸腳,都可有助入睡。綜合不同中醫師建議,推介下列浸腳療方,大家不妨試試。若不了解自己的體質及有疑問,可先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。

舒筋活絡方

材料:艾葉30克、薑片數片
功效:有助經絡氣血運行、改善手腳冰冷
做法:艾葉、薑片煲水約20分鐘,待放涼一會兒後,試試水溫,當熱水不燙手、溫度適合,便可浸腳20分鐘。水要浸過小腿位置,可每日浸

助眠安神方

材料:佛手10克、玫瑰花乾20至30粒
功效:寧心安神、讓人放鬆及有助入眠
做法:煲滾水後,放入材料,然後待水溫慢慢放涼,至適合浸腳的溫度,便可浸腳20分鐘

止痛浸腳方

材料:黃栢、土茯苓、蒼朮各30克
功效:紓緩關節痛
做法:材料煲水約10分鐘至出味,放涼後可浸腳約15至20分鐘

不同時段浸腳,也會有不同效用。中醫認為人體於晚上9時,為腎經氣血不足的時段,此時浸腳有溫腎的作用,可以調和身體的氣血。早上8至10時則屬於陽氣升的時段,此時浸腳可幫助溫通經絡。其他浸腳宜忌如下:

  1. 浸腳建議每次15至30分鐘
  2. 水位宜在小腿一半至膝下
  3. 不建議在肚餓時、或剛剛吃飽後進行
  4. 患有皮膚病或腳部有破損人士不宜浸腳

另外,長者尤其心臟功能較弱、平日容易出現頭暈、心悸的人,浸腳水溫不宜太熱,也不宜浸得太長時間。如有疑問,最好先諮詢中醫師意見。至於糖尿病患者,可能會因為足部的末梢神經受影響,不能正確感知水溫,所以要特別注意浸腳時的水溫,以免受燙到傷,引致傷口較難癒合。

Cigna_DIY_CTA_Banner_TC

忙碌的打工仔生活,容易令大家忽略個人健康,除了日常要注重保健養生,萬一發現身體有毛病或症狀,都應及早求醫。信諾DIY隨意保讓你根據個人需要,靈活設計專屬自己的健康保險,基本門診保障已包括物理治療,你更可從多項保障中自選所需,當中包括牙科保障,涵蓋定期口腔檢查、治療費用以及緊急治療,是一份真正度身訂造的自選健康保險。按此開始DIY你的健康保障。

資料來源

  1. 冬天保暖|中醫教路:保暖雙腳防寒 艾葉薑片煲水浸腳舒筋活絡助入眠
  2. 40歲未到腳先衰 中藥泡足紓緩腳抽筋
  3. 【冬天宜浸腳】錯用藥方散寒不成,反誘發喉嚨痛、生痱滋?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