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痘】了解水痘的症狀、傳染途徑、處理及治療方法
健康新知

【水痘】了解水痘的症狀、傳染途徑、處理及治療方法

6 分鐘閱讀

水痘是兒童常見的急性傳染病,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兒童身上。由於傳染性很高,所以容易造成校園爆發個案。其實成人都可以出水痘,對於孕婦、免疫力弱人士來說,一旦中招,更隨時可引致較嚴重的併發症。即使曾注射預防疫苗,仍有少許機會中招,所以有疑似症狀都應盡快求醫。大家掌握水痘的感染原因、症狀,有助及早預防受到感染。

水痘是由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。一般人感染水痘後,都會終身免疫,換言之,不會再出水痘。但水痘病毒會潛伏於體內,並可在多年後,例如身體免疫力轉差時復發引致另一種常見疾病、即俗稱「生蛇」的帶狀疱疹感染。

水痘是本港須呈報的傳染病。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指出,本港2022年截至9月,共接獲712宗感染水痘的呈報個案。2021年及2020年分別有1,589及1,987宗相關個案。下列是水痘引起的常見症狀:

  • 發燒
  • 紅疹大概於5天內陸續出現,最初出現於身軀,然後向面部和四肢散佈,可引致十分痕癢
  • 紅疹最先是扁平狀,之後會形成突起的豆狀小水疱,小水疱維持約3至4天,然後變乾、結痂,通常會在2至4星期內痊癒

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指出,水痘的潛伏期是10至21日,一般為14至16日。由患者出疹前1至2天,到所有小水疱變乾期間,都有機會將病毒傳給他人,尤其是在他們出疹的初期,由於不被察覺,所以特別容易傳播給身邊人。水痘有下列的傳染途徑:

  • 透過飛沫或空氣傳播
  • 經直接或間接接觸水痘、或生蛇患者帶有病原體的水疱液、黏膜分泌物而傳播

水痘患者一般可自行痊癒,衞生防護中心建議大家,若懷疑自己或子女出水痘應盡快求醫,有助診斷病情及按照醫生的建議用藥,紓緩症狀,包括使用退燒藥(如撲熱息痛、抗組織胺類藥物、外用止癢藥液等。處理貼士包括:

  • 如發燒應多飲水、多休息
  • 睡眠時可穿上清潔的棉手套,以免抓破小水疱,引致皮膚發炎及留下疤痕
  • 不應返學或幼兒中心,應留在家中直至所有小水疱變乾(通常在紅疹出現約1星期後),以免把病毒傳染給校內其他同學
  • 避免與孕婦和抵抗力弱的人士接觸
  • 家長須留心及觀察年幼子的病情,如出現持續發燒、拒絕進食、嘔吐或嗜睡等病徵,應及早求診,並觀察家中其他兒童,有否同樣出現水痘的症狀

感染水痘後,大部分個案病情輕微,但也有部分患者的傷口可能會出現細菌感染。高危人士包括孕婦及抵抗力弱的人,感染水痘後,要特別小心,因為他們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較高,包括肺炎、腦炎等。另外,孕婦在懷孕初期若染上水痘,也有可能導致胎兒出現先天性缺陷。至於初生嬰兒一旦中招,病情都會較嚴重,甚至有機會危及性命。所以,水痘患者應避免接觸這些高危人士,以減低他們受到感染及病情變嚴重的風險。

衞生署在2014年開始,將水痘預防疫苗,納入「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」內。兒童需接種2劑相關疫苗(分別是12個月大及18個月大的時候),所以2013年或之後出生的兒童,都合資格於母嬰健康院免疫接種作預防。注射疫苗的兒童中,約9成人可產生免疫能力。

但原來疫苗並非百分百保護,衞生防護中心指出,曾接種水痘疫苗者仍可能感染水痘,屬於「突破感染」。但這些患者的症狀通常較為輕微或較不典型,水疱數目會較少,紅疹通常以斑丘疹為主,而不是水疱,病程通常比未有接種疫苗人士較短。所以無論曾否注射疫苗,平日都要做好預防措施,不能掉以輕心,萬一有疑似症狀都要盡快求診。

  • 保持雙手清潔,尤其在觸摸口、鼻或眼之前、觸摸扶手或門把等公共設施後,梘液和清水徹底洗手
  • 定期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,如使用已稀釋的家用漂白水,清潔傢俬、玩具和共用物件,以及被分泌物、嘔吐物污染的地方
  •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
  • 避免前往人多擠逼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眾地方

Cigna_Elite360_CTA_Banner_EN

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,包括預防、診斷、治療及康復。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$5,000萬,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、自選保險保障、個人化健康評估、三大危疾「癌症、中風及心臟病」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,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衞生防護中心-水痘
  2. 香港港安醫院(司徒拔道)-水痘
  3.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-水痘
  4. 【小學常見病】小學秋冬爆水痘高峰期 孕婦中招恐致嚴重併發症禍及BB【附6大須知】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