飯後甜品,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欲,原來更與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有關。飯後進食適量甜品可提升我們的快樂感,但過量攝取糖份會影響健康,增加患上肥胖、糖尿病等風險。但原來,壓力大、睡眠不足、營養不均衡及身體缺乏某些礦物質,也會增加我們對甜品的需求。那麼飯後甜品與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化學反應呢?
甜品與身體的反應
當糖分進入體內後會刺激大腦分泌快樂荷爾蒙 - 多巴胺,使我們感到快樂。另外,前腦啡黑細胞促素皮促素 (POMC) 神經元會釋放β-內啡肽,增強了甜品的吸引力。雙重影響下會使大腦意識到,甜品是一種獎勵,使我們即使食飽後也會想食點甜品。
胃部與飽腹感關係
我們的胃部能根據食物量調整胃的大小,十分強的伸縮性。而糖分會使胃部肌肉放鬆,會令人覺得食飽後,胃部仍有空間享用甜品,產生「甜品胃」的錯覺。而且當我們食飽後,由正餐轉換到甜品新口味時,食慾亦會突然被激發。
壓力與睡眠問題
壓力與睡眠不足也會增加我們對糖分的需求。由於皮質醇上升會導致血糖波動,身體需要甜食的能量去對抗壓力和疲勞。
飲食營養不均衡
而缺乏鐵、鋅、鉻和鎂等礦物質會使我們感到疲倦無力,再加上過量攝取碳水化合物並缺乏蛋白質和脂肪的情況下,會出現血糖更不穩定,身體為了補充能量便會增加對甜品的渴望。
既然不能完全消滅我們對甜品的慾望,那麼我們應學會如何健康地與甜品相處!
甜品能促進我們的血清素分泌,為我們帶來愉悅感,所以正餐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,於飯後進食適量和選擇較健康的甜品,能有助延緩身體吸收糖分,減少血糖波動,並提升我們的幸福感,
大腦的獎勵機制、胃部感覺及生活習慣等多種生理和心理因素影響我們對甜品的需求,所以配合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,選擇較為健康的甜品,讓我們既能享受甜品帶來的快樂,同時也能保持身體健康,避免過量攝取糖分增加患上肥胖、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