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蟹足腫】話你知蟹足腫的成因、症狀及消除蟹足腫的方法
健康新知

【蟹足腫】話你知蟹足腫的成因、症狀及消除蟹足腫的方法

5 分鐘閱讀

傷口沒有妥善處理,結痂後出現異常疤痕,可能是患上了俗稱「蟹足腫」的瘢瘤。醫學界認為蟹足腫與基因、家族有關,想盡量預防,平日除了要避免皮膚損傷、紋身外,也要小心處理傷口,以免觸發蟹足腫侵襲。

當皮膚受損,身體為了保護傷口,會在該位置結痂,此時纖維細胞會在痂下生長,令皮膚會變得較厚較硬,形成疤痕。正常下疤痕會隨時間逐漸消退,不過較嚴重的疤痕卻可能出現異常增生,常見有兩類型的增生。

其中一種是「瘢瘤性疤痕」、又稱瘢瘤(Keloid),由於其外表為紅色腫塊,好像螃蟹的肢體,所以俗稱「蟹足腫」。這類疤痕會超越傷口範圍,蔓延至四周皮膚,邊緣呈不規則及爪狀,猶如「蟹足」。另一種是增生性疤痕(Hypertrophic Scar),多見於關節部位或皮膚張力較大的部位如胸口、頸部、背部等,疤痕增生會在傷口範圍內形成,與蟹足腫不同。

醫學界估計蟹足腫可能與家族遺傳、基因有關。其中一個推論是當傷口持續拉扯,可能會令大腦誤以為傷口未癒合,不斷增生組織填補,於是蟹足腫越來越大。蟹足腫可以持續增生,擴展到原來的傷口範圍以外,但較少會隨年月軟化或消失,並常見於亞洲人和黑人身上,而年輕人比年長人士較易出現蟹足腫。

所以一般皮膚創傷,都有機會刺激蟹足腫的產生,常見有以下幾個情況:

  • 皮膚擦傷
  • 耳珠穿孔
  • 紋身
  • 進行手術
  • 皮膚發炎或感染引起,包括一般出暗瘡、毛囊炎和出水痘等等

至於蟹足腫的大小與傷口無直接關係,有時候即使毛囊發炎,都可引發大範圍的蟹足腫出現。

  • 外觀呈啡紅色,屬表面平滑邊界分明的突出物
  • 經常出現於胸口、肩膊、上背及下顎等位置
  • 可令人感到痕癢及刺痛
  • 隨時間漸漸增大,不會自行消失或軟化

整形外科專科醫生蔡永基醫生曾解釋指,臨床上要處理蟹足腫這類比較嚴重的疤痕增生,一般壓力衣及矽膠貼等效用有限,可能要透過注射低劑量類固醇,減少炎症,從而令疤痕縮細,惟停藥後,蟹足腫可能會再次增大。

另一種做法是透過手術切除蟹足腫後,再配合壓力衣、注射類固醇及電療等治療方法,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,但病人需要考量其副作用及較高昂的費用。

家庭醫生蘇勇柏也曾表示,較新治療蟹足腫的方法,包括激光治療和冷凍治療,前者以激光穿透,同時分解疤痕的纖維組織,刺激膠原再生,從而修復傷口,消除蟹足腫。而冷凍治療則透過低溫令疤痕細胞脫水、壞死、萎縮並脫落。

對於過往或家人曾出現蟹足腫的人士,要預防蟹足腫越生越多,應提防皮膚創傷。同時,避免一些非必要的美容手術或紋身,以免有機會觸發蟹足腫的出現。醫學界又提出一些預防貼士:

  • 發生意外損傷後,要妥善護理傷口,避免傷口感染,或傷口裂開,癒合不良
  • 手術後如擔心傷口留疤,應在傷口癒合之後,開始使用外塗矽凝膠或疤痕貼
  • 紫外線會令疤痕色素變深,所以傷口要避免暴曬

Cigna_VHIS_CTA_Banner_TC

蟹足腫不但會影響外觀,也有機會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及不適症狀。信諾自願醫保靈活計劃(優越),除了高達$8,000稅務扣減外,提供不同計劃級別以供選擇,無論價錢、保障範圍抑或增值服務,都可以滿足精打細算的你,確保每一蚊醫療開支你都「保障到」、「負擔到」及「預計到」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小小疤痕引來極大煩惱
  2. 瘢瘤性疤痕
  3. 疤痕處理要及時 嚴重至蟹足腫怎辦?了解疤痕治療和預防3點要注意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