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多家長聽過小朋友說 : 「阿媽!我打多陣機就溫書!」 根據家福會2024年的調查,香港每十位學生便有一位網絡遊戲成癮。家長覺得學生打遊戲機,會影響日常生活學業成績,打遊戲機亦不會為學生的成長帶來什麼優點。
但是隨著現今科技及遊戲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,新奇有趣。原來打機也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身心健康 ?
基督教服務處發現七成半學生會利用打遊戲機減壓。更有心臟專科醫生對打遊戲機有積極正面的想法,曾子欣和張玲玲兩位醫生分別表示,打機可以幫助學生放鬆情緒、身體協調與反應能力。而父母與子女一起打遊戲機,能更能促進親子關係!
打遊戲機可以有什麼益處 ?
動作類和射擊類遊戲 增強學生手眼協調
高速和動態的遊戲情節,學生需於指定短時間內,快速地整合和判斷遊戲任務指示,並作出回應,例如 : 協調肢體動作等,加強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、注意力和專注力。
策略遊戲 提升學生認知能力
學生需運用邏輯思維和快速下決定並採取行動,這有效加強學生大腦中的前額葉皮層的多元任務處理區,提升大腦思考的靈活性和訓練獨立思考,讓打機的樂趣變得更有意義。
放鬆學生身心減少學習壓力
香港教育局2024年調查顯示,82%中學生每日放學後仍有4.2小時需要進行與學業有關的活動。長時間的學習會帶來壓力,使學生的荷爾蒙皮質醇濃度上升,如果長期超標,更會損害海馬體神經元再生,影響學生的記憶力和情緒。
加強學生與別人的社交和互動溝通能力
合作類型的團隊遊戲,學生需與不同玩家組隊打遊戲機,並即時溝通協調、制定策略、分配資源等等。這種數位社交方式,可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社交互動能力。
結合肢體活動的遊戲
隨著虛擬實境 (VR) 和擴增實境 (AR)的技術,像是舞蹈或健身遊戲都需要運用身體節奏感和靈活度,學生能隨時輕鬆地活動身體,達到放鬆的效果。擺脫了傳統運動的刻板印象。既可保持身體健康,亦可改善現今大多學生體適能不足的問題。
只要合理安排時間,選擇有益身心的遊戲類型,保持有效的親子互動,學生可以在忙碌的學習環境中,藉遊戲有趣輕鬆地減壓。健康打機,成為新一代的減壓神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