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疫情肆虐,香港市民日益重視環境清潔和消毒。然而,中大醫學院的研究發現,接觸環境中的微生物對於增強免疫系統和抵抗力至關重要,而過度清潔會使人減少接觸有益微生物,從而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發展,長期下來會提高患上濕疹等過敏症的風險。在追求清潔的同時,我們亦需留意過度清潔的風險。
過度清潔與腸道微生態的關係
腸道微生態在維持免疫系統健康扮演著關鍵的角色。張琳和黃秀娟教授表示,過度清潔會阻礙嬰兒的腸道微生態健康發展,從而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發展和運作,增加患上過敏症的風險。中大醫學院的研究指出,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的過敏症發病率比疫情前出生的嬰兒增加了46%。由此可見,過度清潔環境會降低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豐富性,並影響免疫功能的天然抗菌肽基因,導致免疫系統功能不能完整地運作,增加患上濕疹、哮喘等過敏症的風險。
腸道微生態與皮膚健康的關係
腸道微生物能釋放免疫因子和代謝物,透過血液循環從而影響皮膚健康,從而引發濕疹等過敏問題。
預防過敏的建議
中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呼籲大家需審視日常的清潔習慣,避免矯枉過正。
適度清潔
避免過度使用清潔劑和清潔頻率,在有必要的時候,才打掃衛生。
教導孩子注意個人衛生
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例如定期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,不需要過度使用消毒潔手液或噴霧。
多元化接觸
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環境和物質,例如到公園或農地等進行戶外活動,建立健康的腸道微生態,減少患上過敏症的風險。
補充益生菌
服用益生菌來補充腸道有益微生物,幫助恢復腸道微生態的平衡。
避免徹底潔淨的無菌環境並不等同漠視衛生清潔,消毒雖然能減少病毒感染風險,但過度清潔的話可能會增加過敏症的風險。我們需在清潔與免疫健康之間找到平衡,無須太極端和過度,透過適度清潔、多元化接觸和益生菌補充,能有效降低過敏風險,保障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