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刮痧】一文了解刮痧功效、好壞處及怎麼挑刮痧板
健康新知

【刮痧】一文了解刮痧功效、好壞處及怎麼挑刮痧板

6 分鐘閱讀

近年有不少藝人明星都曾公開刮痧的經歷、甚至分享身體接受刮痧的圖片,希望透過刮痧療程,幫助身體紓緩疲勞、改善痛症等常見都市病。在中醫角度,當身體內有氣血瘀滯,便會誘發不同疾病,而進行刮痧可以將中醫認為會導致人體生病的外邪,趕出體外,有助調和氣血,特別在秋冬季節刮痧,對疏通及活絡氣血更有益。

  1. 疏通經絡
  2. 活血化瘀、止痛
  3. 行氣消腫
  4. 袪風散寒
  5. 清熱除濕

刮痧是坊間常見的保健方法,此療法主要透過刮痧器具以及相應手法,於身體表面反覆進行刮動、摩擦等動作,令皮膚局部「出痧」(即刮痧後皮膚出現紫紅色的皮下出血點或瘀血斑,中醫認為是排走了身體代謝廢物的表現),從而達到上述提及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等作用,以達到防病、保健養生的功效。

刮痧對很多疾病都有效用,包括感冒、鼻敏感、身體痛症如頸椎病、肩周炎、腰痛或失眠等等。刮痧本身沒有壞處,不少人都會用作保健防病,但對於一些身體不夠強壯的人,或怕痛人士就未必適合進行了。也有幾類人士不宜進行刮痧。包括孕婦、皮膚有損傷或炎症、容易出血及凝血功能異常的人。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肝硬化、腎衰竭及腦血管疾病都不宜。避免因過度刺激,造成症狀加劇或誘發其他併發症發生。另外,大病初癒、患重病都不適合。

刮痧並非越用力或刮得越痛,效果便越好,這是錯誤觀念。一般來說,輕微出痧會在大約1天左右減退、如明顯出痧則需要2至3天。如瘀血在1星期也沒有減退,已屬皮膚肌肉瘀傷要留意。

註冊中醫師古鎧綸曾表示,刮痧後皮膚紅腫、疼痛是正常反應,但也並非人人會出痧。而刮痧之後,皮膚泛起不同顏色,都反映身體的不同狀況。例如紫黑色反映體內的瘀血重、有內傷或體寒;紅色代表有濕熱;微紅反映身體相對健康。

刮痧主要集中在肩頸背部,有肌肉及骨骼的部位;但頸兩邊動靜脈、腹部都不可刮痧。在不同穴位刮痧都有各自功效,例如在小腿的足三里穴刮痧,可預防感冒。在風池穴刮痧可疏通腦部神經,減少疲勞。另可留意以下幾點:

  • 太肚餓、吃得太飽或飲酒後都不宜進行刮痧。
  • 進行刮痧期間,可加入橄欖油、乳霜或已稀釋的精油,幫助容易進行。
  • 切忌過度用力或做到要強求出痧的狀態,宜每一下都用力均勻、節奏規律。
  • 一般每個部位刮痧3至5分鐘、感到輕微酸脹便足夠。不要多於10分鐘。
  • 若過程中出現標冷汗、面色蒼白、頭暈等身體虛弱的表現,便須立刻停止刮痧。

有些人會自行刮痧,例如頭部或面部等。坊間也有很多刮痧工具出售,其實邊緣比較圓滑的東西,如梳子、陶瓷製湯匙或杯蓋已可用來刮痧,如要長期使用,建議選購正規的刮痧板、刮痧棒,如牛角、玉石或陶瓷製成的刮痧板。

另外,夏天刮痧後,不宜即時用凍水沖涼,並要避免讓風扇或冷氣直吹出痧的皮膚位置。至於冬天進行刮痧後,則要注重保暖,提防受寒氣入侵。休息期間最好飲用適量溫水,以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。大家在首次刮痧後,大概5至7天,讓局部組織有時間修復,才可進行下一次刮痧療程,以防肌肉發炎。

坊間的養生保健方法眾多,推淋巴、推拿都很受人歡迎。俗稱推淋巴或通淋巴,一般指淋巴引流的手法,可配合按摩油、精油等使用,屬於輕力和慢動作的按壓,有助淋巴液回流到血液循環,令淋巴暢通,以達到改善水腫、毒素積聚等問題。

至於屬於中醫範疇的推拿,與淋巴引流的手法、用力程度都有異。推拿按摩所用的力度會較大,並會以按、點、壓、掐、捏等手法進行。希望能鬆開緊張的肌肉,帶來行氣活血、經絡暢通及保健的功效。中式推油都與推拿按摩相類似,按摩師會順著血液循環和經絡分布的方向,配合精油、按摩油進行按摩,有助正常的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。

Cigna_Elite360_CTA_Banner_EN

信諾尊尚360醫療保為您提供360度全面及個人健康保障,包括預防、診斷、治療及康復。計劃每年保障限額高達港幣$5,000萬,涵蓋一系列住院及手術保障、自選保險保障、個人化健康評估、三大危疾「癌症、中風及心臟病」全方位保障及環球醫療禮賓服務等,全面保護您健康旅程的每一個重要階段。按此了解更多

資料來源

  1. 博愛醫院-中醫服務-刮痧
  2. 刮痧|鄭秀文刮痧除疲勞背如豹皮紅就好?治感冒鼻敏感4部位勿刮!
  3. 阿嬌刮痧排毒背部通紅 中醫:阿嬌濕氣重或睡眠不足

您可能感興趣

訂閱信諾Smart Health

獲得最新健康資訊